倘若2012的瑪雅預言糾葛的是傳統能源之危,那么太陽能光熱拯救宏觀經濟仍顯得無力,但這種破繭成蝶的變化正在承受資本運作之重。無論是呻吟還是吶喊,一個產業的戰役又將開始,崛起的太陽能光熱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將何去何從?
2011年9月,在“中國太陽谷”搭建的平臺上,德州市政府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太博會如期舉行。“追夢狂人”黃鳴在此發布了皇明集團的MePad方案和“未來方舟”城鎮樣板。此時白發略染雙鬢的黃鳴講話依然滔滔不絕,只是在被追問上市問題的時候保持了緘默。采訪結束的時候,他對《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記者拋出一句似是而非的話,“由于紀律問題,我不能說,但是當我不說的時候你或許應該知道結果了”。
時隔仨月,2012年2月9日初,中國證監會首次對外公開的IPO審核工作流程中,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明)和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出東方)兩家企業已經處于“落實審批階段”。其中“證監會主板發審委定于2月15日召開2012年第23次發審委工作會議,審核日出東方首發申請。”而“上市傳言已久的皇明,此番由中信證券保薦,擬在上交所上市。”
太陽能光熱排隊探尋IPO又將重啟,一批追夢人再一次沉浸在資本大海,在金融的氤氳中探尋那種光熱成長的不確定。毋庸置疑,太陽能光熱行業壯大了,它正成熟著……
步履蹣跚
除了此前以玻璃管題材上市的力諾瑞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諾瑞特)捷足先登外,桑夏、皇明、日出東方成為第一次據IPO一步之遙的太陽能熱水器公司。
“在2003年,皇明就啟動了上市計劃”業內人士李新菊說。而更準確的數據顯示,早在1996年,皇明就啟動了員工持股計劃,為上市作鋪墊;2005年黃鳴獲得CCTV年度經濟人物提名獎,以個人聲譽帶動的皇明品牌知名度大增。有風投人士表示,這個時節皇明已經具備了IPO的資格。但是整個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后,皇明在海外上市的計劃流產了。黃鳴說:“皇明的產品主要面向國內消費者,在國內上市,將會獲得更高市盈率,同時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國內知名度,而不同與光伏,主要市場在海外。”
2008年“中國太陽谷”已經趨于完整,“蔚來城”也已經完成圖紙規劃。幾十個億的房地產投資讓黃鳴在成為業內的“瘋子和叛徒”。這期間,皇明接受了來自鼎暉和高盛1億美金的風投。皇明副總裁譚洪起曾說,“在皇明推動國際化戰略的時候,鼎暉和高盛這樣戰略投資者的進入有助于我們改善公司治理、推動國際化和引進人才。”言外之意,皇明不缺錢。
與此相反,外界普遍揣摩皇明面臨更大的資金問題,“‘蔚來城’把德州的房價拉升了了兩倍還要多,而一期樓盤售賣之后,宏觀經濟萎靡,房地產調控政策越來越嚴格,他的資金鏈或已岌岌可危。”山東聯創的馬建偉如此猜測。
皇明顯然已經給外界釋放了太多急于上市的信號。就在這個檔期,德棉股份違規。ST德棉虛漲之后,因皇明與其都是德州之龍頭,自然被傳言借殼德棉上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經過籌備差點就上市的皇明又遭遇了“經銷商舉報風波”,新聞媒體當時的普遍標題是“……或將影響皇明上市”,由此皇明的IPO之路更加撲朔迷離。而黃鳴的解釋是:“皇明把上市往后拖。因為你小的時候,你賣的股份不值錢嘛。同樣的股份你讓出去25%,三年前可能是7000萬美金,現在你可能1億美金,然后再過兩年可能兩億、三億。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價值觀。”
2010年世界太陽能大會在德州召開,太陽谷已經伴著黃鳴蜚聲中外,并且出現在奧巴馬的國情咨文里。2012年,皇明已經完成多產業規劃,制造業走向服務業的定位也正在顯現出來。
與皇明的聲名鵲起相比,對公眾而言“日出東方”顯然是個陌生的公司名稱。2011年,北京一家售賣太陽能檢測儀器的企業與江蘇太陽雨如期簽訂供貨合同的時候,合同上“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幾個字代替了之前的公司名稱。而此前,大家更容易用太陽雨、四季沐歌這樣的品牌代稱公司。
作為業內黑馬,當家人徐新建旗下的太陽雨和四季沐歌顯然來勢洶洶,四季牧歌總裁李俊與太陽雨總裁陳榮華都在不同場合對IPO信誓旦旦,尋求單獨列隊IPO,幾年下來,分兵作戰貌似并不對戰略。日出東方遂整合旗下產業鏈以集團公司的名義上市。與皇明、日出東方有類似想法的光熱企業不在少數,日出東方15日被報出違規,又讓上市充滿了變數。這些徘徊在IPO市場門外的公司包括輝煌、桑夏、清華陽光、桑樂等,雖然或有折戟、或仍在籌備,但對于光熱IPO來言,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籌備糧草還是草船借箭?
剛剛經歷洗牌震蕩的太陽能光熱企業深刻認識到企業規模的重要意義,因此對資本市場的渴求愈發強烈。這種渴求有來自資本的,有來自戰略的……
“在各種解決資金的方式中,企業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無疑是最‘體面’的方式。這也是各光熱企業紛紛表示上市決心的深層原因之一。”桑夏雖然在此次排隊IPO中折戟,但仍將繼續期待。
2008年皇明早被高盛和鼎輝兩大風投緊盯,但是皇明展開多元化擴張——以“太陽谷”項目為主體,皇明實現了對太陽能制造、房地產開發、旅游觀光等多領域擴張。大投資遇到后金融危機,雖說不差錢,但對于IPO而言,皇明還是非常鐘情。黃鳴被拉寬的夢想動輒就是幾十個億,真應了那句話“皇明不是企業,是夢想的載體。”但整個光熱行業的營業額不足千億。上層建筑需要尋求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皇明的資金需求仍很大。
而作為日出東方、桑樂等顯然有其他的打算。在業內,桑樂一向有著技術人出身的特點:低調宣傳,踏實擴張。從一個專注于山東的地域企業一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坊間用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面之后的“第三支情報機構”來形容桑樂營銷和服務店面的無孔不入。利潤和市場覆蓋成業內傳奇,而只專注于太陽能熱水器的桑樂也減少了資金輸出。桑樂三年時間在全國布局九大百萬臺生產基地,而基地建設都是采用供貨商進駐,桑樂提供平臺的方式,通過“借力”完成產業鏈建設,倒真是個“多快好省”。
另外,渣打銀行密切追逐,并實現注資,桑樂整體來說“不差錢”倒是真的。對于上市,桑樂內部人員說,公司已經完成股權分配,不過今年并未有上市計劃。
據中國證監會資料顯示,日出東方預計發行1億股募集約12.5億元資金用于“年產16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等5個項目。據現代快報,“日出東方在上市前兩次突擊分紅1.6億元,而且還在去年5~7月份累計買入約6億元的銀行產品。”而日出東方坦誠直言:“公司流動資金能夠基本滿足現階段業務規模的需要。”
日出東方旗下的兩大品牌總是會出現在太陽能出現的各種場合,大到央視行業標王,小到各類與太陽能有關的各類DM雜志,從大宣傳到真實干,這讓太陽雨和四季沐歌真正實現了“上天入地”從鄉村到城市,用產品夯實中國然后走出去。日出東方類似桑樂一樣規模化發展的基地也正在成型,并且凈利潤基本都在億元之上。不差錢的日出東方已經將戰場從規模化之爭攻城略地搬到了資本市場。
作為領軍企業的清華陽光、力諾瑞特里這這場戰爭也越來越近……
逐鹿中原,問鼎華夏
土八路即使再怎么折騰,也僅僅是影視作品上宣傳控的角色。要想薪火相傳、精神不滅,番號有時候就是軍魂。對于產業而言,做大是手段,做強是目的,規范化才是發展的王道。而上市是市場化運作的一種形式,在資本市場制度下,產業募集的不僅僅是資本。
2011年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總產值約為935億元(不完全統計,沒有可靠數據),仍屬于千億元俱樂部之外的產業,而業內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產業年鑒和產值報告,更不存在進入國家統計數字。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太陽能行業已進入“陣痛期”,尋找出路,突破瓶頸不能僅僅徘徊在規模化之中。
2011年以來,原材料成本增加,人力成本上升,給全家電行業帶來巨大壓力,太陽能行業也不例外。整個產業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速度下滑,業內甚至有觀點稱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已“日薄西山”,不少企業紛紛扛起了工程化、城市化進程的大旗。
而此時,上市不能說是所有于業內企業家的終極夢想,但可以說是發展企業的必由之路。上市可以實現企業的產能擴張模式轉變成產融結合擴張模式,促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統計數據也更加明朗化。目前的太陽能光熱產業中,企業產值統計都是問題。
其次上市之后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進入這個行業,促進產業高度發展。福德總經理房富民說,在IT行業,大家一湊,互相不問,大家基本都在一個檔次,學歷,規范,技術……,而在現在的太陽能熱水器制造行業,有田間地頭的作坊,有國家化大企業,吸引不了人才就是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沒有優秀的人才企業將無后續發展之力,沒有持續的品牌發展企業將無法有效形成綜合競爭力。上市或將讓行業打破這一困局,企業將有更大的實力去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同時通過由于上市而獲得的其它各種免費和低價的品牌推廣。
如同皇明、日出東方、桑樂等從一開始就奠定了消費市場影響力,對行業市場和后起之秀來說更是行業的一面旗幟,他的上市將刺激太陽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融資后將帶動太陽能的國際化發展,為中國太陽能產業國際化帶來新的契機,更會刺激政策的廣度的加速推動,也將會有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太陽能,使用太陽能。用輿論的力量和影響力發展行業和企業。
由此,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而言,上市社會效應遠遠大于專業效應。如此一來,皇明、日出東方倘若上市,市價超過光伏,出現新的中國首富也是很正常的。
作者:劉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