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品牌和廣告服務業而言,中低端城市在媒體和營銷環境上所呈現出的風貌,已和一線城市并無太大差距。
同時,城鎮人口流動正在呈現5大趨勢:沿海地區人口聚集出現弱化、內陸城市群逐漸成為新聚居點、產業結構改變和地域性調整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對教育的需求也不斷提升。截至2013年4月末,北上廣僅有30%的應屆畢業生順利就業,換角度思考,這說明中低端市場將有機會吸納更多的青年人才。以上種種,都意味著中低端城市的消費規模正在呈快速增長趨勢。
市場越來越像
安吉斯媒體有一項名為安吉斯CCS消費者溝通研究,涵蓋1~5級城市。最近一輪調查顯示,中低端城市的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更樂觀,他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會更富有、生活水平也能得到更大改善,消費動機也注重于提升生活水平。尤其在中端城市中,家庭月收入超過5,000元以上的比例已超過50%并趨近高端市場,這意味著他們具備了較過去更大的消費能力。
品牌意識層面,中低端城市也已趨近高端城市,這些城市的消費者已經認同品牌的附加價值,近30%的中低端城市消費者表示喜歡購買名牌產品,高端城市為31%。未來希望購買中國本土品牌的消費人群,高端和中低端城市所呈現出的百分比平分秋色,均達到40%以上。其中的契機在于,在他們的消費思維和行為中,正在尋求品牌帶來的可依賴性和滿足感,對于廣大品牌和廣告服務業而言,這也意味著:新的傳播機會正在涌現。
在中低端市場,央視和省級衛視綜藝類節目仍具很大的影響力,觀眾對于娛樂性的內容也更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中端市場在3G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滲透率方面分別達到了12.7%和43.3%,已超過高端市場(11.8%和43.1%)。伴隨互聯網、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興起,多屏聯動傳播已成趨勢,自然而然,消費者被接觸到的范圍也擴展到了整個生活空間。就視頻這一種形式,可采取的手段就包括電視、戶外LED、互聯網、電腦和手機等。網購方面,中低端市場的網購和移動網購行為不斷提升,在線錢包的消費數額比例甚至超越了高端城市,網購和移動網購比例雖離高端城市仍有差距,但并不巨大,分別差11%和5%左右,也反向說明成長空間可觀。至于社交媒體的影響力,高端市場和中低端市場的用戶在整體活動性上差別不大,都表現積極。
綜上所述,中低端城市和高端城市消費人群所表現出的媒體行為并無二致,因此,已經在一線城市建立的品牌營銷手法對中低端城市有直接借鑒意義,品牌營銷策略也更需著重于思考高端市場如何與中低端城市形成相互影響。
無所謂線上線下之分
在品牌溝通領域,那些為人們所熟知的快消品牌如寶潔、聯合利華和歐萊雅等,在中低端城市投放的廣告量已超過高端市場并且還在不斷提升;即便是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營銷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把資金細分到不同區域。所有這些信息和數字都有力地向廣告服務業展示出新的挑戰和機會,也迫使整個行業思考到底如何接觸中低端市場的媒體。回顧中國市場剛開放時,廣大廠商都競相成為央視“標王”,快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時至目前及未來,品牌營銷將更細致化,因此建立品牌資產,除知名度外,偏好度、差異化、個性度,尤其是信賴度,都是需著力的點。
在這種環境之下,我們認為未來品牌溝通沒有所謂的線上線下的媒體區分,關鍵的是如何有效地連接品牌和消費者,并以創新的思路和手法創建品牌內容——以什么內容用什么方式在什么平臺表達品牌。在當下的傳播環境中,內容、電子商務、移動終端和社交平臺是四大連接品牌和消費者的重要方面。未來的營銷溝通也不再是從前的廠商通過代理再對應消費者,可能是廠商和品牌直接對話消費者,甚至是消費者對應消費者。不僅因為消費者的評論更有說服力,也因為社交媒體產生的口碑營銷力量以及移動平臺無時空限制,從而使交易活動能夠脫離實體和線下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