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來自一線市場的數據則更令人大跌眼鏡。山東中科藍天科技有限公司營銷副總經理趙允峰稱:一方面,零售市場下滑得一塌糊涂,保守估計降幅也在30%~50%;另一方面,工程市場增長乏力,所謂翻番增長企業多是那些工程基數非常小的公司,專營工程市場的企業多數與上年持平。多位業內人士表透露,實際情況比官方數據嚴峻得多,就整個行業而言,2013年是負增長。
被高估的增長
日前,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曾任執行理事長的羅振濤曾高調宣稱我國太陽能光熱行業產值破千億元大關。然而僅僅一年后,他卻“淪為”了保守派,只言行業產值近千億元。“一字之差,意味深長”,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據一位從業20多年的太陽能專家透露,與會者一致認為,我國太陽能光熱行業產值僅有600億元,“從沒上過千億元,浮夸而已”。
事實上,從太陽能工程市場增長數據中也可見一斑。
據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工程市場增速達到52%,市場占有率在42%以上。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新任副理事長謝光明介紹稱,工程市場仍保持50%以上的增速在發展,占市場總銷量的30%以上。
這意味著,2013年太陽能工程總銷量在1980萬平方米以上。按照業內每平方米太陽能熱水系統1500元的核算價格,工程銷售額為297億元。
然而,羅振濤則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工程化市場已占熱利用市場的50%以上的份額。依據上述算法,工程總銷量增至3300萬平方米,銷售額提高為495億元。
“同一時期相同市場的銷售額差距高達200億元,顯然統計數據有問題。”太陽能光熱行業資深人士陳講運指出,“原因可能是業內對太陽能工程界定不明晰,導致計算不清。統計范疇包括為高層住宅安裝的平板太陽能,為小區統一安裝的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還有為工業、農業安裝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工程等,但也有企業把退耕還林項目計算在內。”此外,還有業內專家分析表示,由于大多數太陽能工程項目周期長,簽訂合同后,必須等建筑主體完成之后才能配置,所以有部分企業在簽訂合同之后就開始計算工程項目量,導致重復計算。顯然增長被高估了。
增長遭遇“天花板”
事實上,太陽能光熱市場增長乏力,其主因是整個市場趨近飽和。
眾所周知,2009年的家電下鄉,以及節能惠民補貼等利好政策提前透支了我國太陽能光熱市場,當年行業總產量達到4200萬平方米,增速達到一個頂峰,同比增長35.48%,至2012年增速降為11%。
“如今行業銷售減緩的確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江蘇日利達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振剛認為。龐國軍也分析指出,歷經20多年的發展,行業無論是保有量還是總產量都到了一個頂峰,就像人爬山一樣,已經在一個高度了,再想超越難度的確很大。
來自一線市場的反饋也印證了上述觀點。位列行業前五的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媒介經理齊冰也坦陳,今年普通零售是有所下滑,好在工程市場增量比較大,企業運營和2013年持平。
擁有太陽雨、四季沐歌兩大太陽能品牌的光熱“第一股”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SH.603366)(以下簡稱“日出東方”)業績也不佳,其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3.6億元,較上年同期24.3億元下降3.18%。
即便在非常看好的工程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專營工程市場的北京同享陽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企劃負責人周立強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感慨地說:“2013年一般,沒有想象中的好,大致與上年差不多,銷售業績在1000多萬元。”他解釋說,一方面工程招標低價中標現象嚴重;另一方面工程回款周期長,稍有不慎就會使企業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所以中小型企業會慎重選擇工程項目。
此外,據業內人士指出,太陽能工程市場發展迅猛,但競爭也異常激烈,低價中標屢屢突破商業底線。江蘇某太陽能企業一臺機器賺20元也做,以低價換市場,導致當地其他企業在工程市場乏力。浙江確實有不少企業做不下去,這與當地的商業環境有關,注重短期的利益。其實,全國其他地方也有企業在轉型的道路上一轉就轉沒了。“目前整個行業的企業數量從年初近3000家降至1500家左右。”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太陽能光熱市場容量變化不大,企業數量的驟降,加之經濟環境不景氣,零售市場下滑嚴重,這都將直接拉低行業總銷量的增長。
請掃描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微信: